台灣家長常問我:「孩子每週補英文兩次,為什麼成績還是沒進步?」
事實上,問題往往不在「上課次數」,而在學習習慣與方法。
經過多年教學觀察,我發現能真正讓英文變好的孩子,幾乎都有以下三個關鍵習慣。這些習慣看似簡單,卻是孩子從「被動學習」走向「主動運用」的分水嶺。
許多孩子上完補習班後,英文只出現在課本或考卷裡。
但真正進步的孩子,每天都有5~10分鐘的英文輸入或輸出時間,例如:
聽一段英文有聲書
看一部英語短片
用英文寫一句生活日記
這些微小的累積會讓孩子自然建立語感,而不是死背單字。
重點不是長時間,而是「每天都有接觸英文的節奏感」。
很多家長在陪孩子時會問:「這句話中文是什麼意思?」
但外師的教學重點,其實是培養孩子用英文直接理解英文。
舉例來說:
“Can you pass me the pencil?”
孩子不需要逐字翻譯「你可以傳給我那支鉛筆嗎」,
只要自然反應「拿鉛筆給對方」即可。
這種「英語思維」是雙語教育的核心。當孩子能不靠中文理解英文,他的聽力、口說和閱讀速度都會明顯提升。
外師課堂上,孩子最常做的練習不是考文法,而是模仿真實語音與句型。
像是:
角色扮演(Role Play)
生活情境對話(Everyday Conversation)
小組討論(Group Discussion)
這些訓練能培養孩子語音準確度、語調自然感與開口自信。
當孩子習慣「說」英文,英文就不再只是考試科目,而是生活工具。
如果你發現孩子補了很久英文仍停滯不前,別急著換教材或換老師。
先想想這三個關鍵習慣是否有建立。
會學習的孩子,不一定是上最多課的那一個,而是用對方法的那一個。
我們提供由 專業外師 親自帶領的 一對一程度分析與試聽課,只要NT$145
老師將幫你:
找出孩子目前的學習階段
分析口說與聽力弱點
提供適合的訓練方向
讓孩子用正確的方法,重新喜歡上英文學習。
Reach us by email or WhatsApp